一文了解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及特色

出处:默隆生物
作者:
默隆生物
日 期:2021-12-09
编辑:天涯海

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0年底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近80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2.6万家。在新药申报方面,仅2020年批准新药 临床品种就接近900个,其中创新药生产品种同比增长66.67%[1]。国务院也进一步出台《“十四五”生物 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大力鼓励生物产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成渝、珠三角及中部地区五大医药产业城市群。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基于其优越的城市发展基础和人才资源,成为我国生物 医药产业的引领区。
[1] 药监局,2020年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报告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依托区内顶尖高校资源和研发机构,在新药研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环渤海地区现有61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总部,4家世界500强医药企业总部,146家三甲医院,9个医学院*(在校学生96310位),P3及以上实验室 20个。近一年内全区新增580家生物医药企业。
北京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协和医院等顶尖研发资源,在新药研发领域处于国家领先地位。2020年北京共有85个一类新药申报临床研究,数量高居全国第 一[2]。
*纯医科大学,不包含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下同
[2] 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具有跨国企业聚集的资源优势,已形成以上海为创新驱动、周边城市制造协同的产业格局。
长三角地区现有120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总部,14家世界500强医药企业总部,105家三甲医院,11个医学院(在校学生114382位),P3及以上 实验室6个。近一年内全区新增2607家生物医药企业。
目前上海重点布局前沿药物研发及创新,已形成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罗氏、拜尔、默沙东、辉瑞等跨国龙头医药企业均已落户上海。
上海周边省市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业,浙江省2015年至2019年间,医药制造业年均增长值达到10.1%[3],医药工业总产值2019年达到 1616.3亿元。
[3] 浙江省经信厅,浙江省医药工业发展成就

成渝地区
成渝地区(重庆、成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枢纽具有区位优势,成都、重庆两地相继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打造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和国际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成渝地区现有21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总部,66家三甲医院,8个医学院(在校学生71687位),P3及以上实验室1个(成都未来将增加2个P3实验 室)。近一年内全区新增1441家生物医药企业。
成渝地区依托“一带一路”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2019年即出台《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 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发展医疗健康、医药商贸等相关产业,打造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和国际医疗健康服务 首选地,未来产业发展潜力显著。

珠三角
珠三角地区凭借信息技术的产业优势,率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重点布局高端医疗、高性能医疗器械、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细胞治疗等 细分行业。
珠三角地区现有45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总部,68家三甲医院,5个医学院(在校学生67872位),P3及以上实验室4个。近一年内全区新增1140家生 物医药企业。
目前广州和深圳依托成熟的信息技术,重点布局高端医疗、高性能医疗器械、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细胞治疗等细分行业[4],已培育出多家创新医药上市企 业如华大基因、迈瑞医疗、康泰生物、惠泰医疗、达安基因等。
[4] 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依托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利好,重点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条,打造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中部地区现有25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总部,51家三甲医院,4个医学院(在校学生64507位),P3及以上实验室5个。近一年全区新增312家生物医药 企业。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发展健康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根据《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武汉将 加快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条,形成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长沙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药、医药装备和医药流通为主的生物医药(含基因技术)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全环节产业链。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生物医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生物技术精准化、医疗人工智能化和诊疗数据化将成为发展热点;创新原研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是最受重视的发 展方向,生命健康、脑科学、关键医疗设备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等核心领域被纳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慢性病 防治药物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近年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领域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均受到政策青睐。

备注:
文章信息源于公众号投行业务资讯,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行业信息,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内容仅 供参考。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若无意侵犯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