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GMP趋势与考验


blueski推荐 [2009-12-21]
出处:SGS in China
作者:不详
 

背景介绍

近年来,亚洲对外的药品供应市场迅速增长,令全球活性药物成分(API)、半成品及原材料的生产集中于亚洲。据in-pharmatechnologist.com于2007年1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美国和欧盟用于生产成品药的API中有80%来自亚洲,当中,中国和印度的供应量占很大份额。

美国及欧盟的执法及主管部门亦相应开始关注入口药品的质量而采取有关行动及计划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亚洲面临的考验

美国及欧盟所定的GMP标准已成为亚洲供应商与出口商需要遵守的守则,与此同时,亦需要遵守自己国家的GMP法规。这种满足一个或更多个管辖区标准的的巨大压力,在过去以及未来若干年中都将是亚洲供应商要面临的重大考验。

三个最有影响力的管理机构及其标准

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三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药品管理机构各自采取不同的方法,保证国产与外来药品生产的品质。

欧洲

EMEA采用一种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方法,规定采用根据EU GMP标准生产的预加工材料,让药品生产商(或市场授权持有者[MAH])承担确保合格质量的主要责任。

目前,EMEA在欧洲经济区(EEA)以外其他地区进行的检查限定在受到质疑或可能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的供应商范围内。“欧盟指令2004/27”规定国外保健机构签发的GMP认证足以证明产品符合EU GMP标准。

MAH负责对其供应商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提交管理部门。因此,EMEA推行由第二方(生产商)、第三方(生产厂家的承包商)进行的自检或第二方和第三方合作进行的审核。

美国

目前FDA对不限地区选择出来的制药企业进行GMP检验。但近期这一方法遭到了许多非议,称FDA检验的制药企业数量相对向美国出口原料药的国外供应商数量而言,几乎没有代表性。

FDA已经开始在主要出口国建立更多的分支机构。近期在中国的部分城市开设了分支,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以强化其全球占有率。FDA即将增加在中国和印度的出口国检验。

日本

MHLW以日本药品生产商协会(JPMA)与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对制药业进行监管。据一篇名为《2008-2023日本药品市场》的调查报告书称,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应对药品生产的品质与清洁性制定全世界最严格的标准。

尽管已经实行了“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标准,日本至今仍未与FDA或EMEA就GMP检验达成共识。过去日本曾一度限制外包和进口,将制药活动控制在本国范围内。

然而时过境迁,日本市场的全球化指日可待,近期已有向过去两年通过日本管理机构检验的台湾生产商进行制药活动外包的行为。

全球的管理者目前正在采取更多措施,在MAH进行的检验之外,增加检验频率,控制来自亚洲的药品质量。该地区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和印度将接受上述大多数检验。

适当的培训与缺陷评估对于中国和印度的药品生产商进行上述检验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培训、教育与外包检验服务是MAH与亚洲供应商合作时的首选。

其他国家的标准与发展

中国/香港

2004年,中国的药品生产商为了取得GMP认证,接受了GMP检验。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目前已经是最主要的API、中间体、赋形剂和原料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了。

据《中国化工报导》报道,到2007年底,在中国经营的药品生产厂家约有7,000个,其中API生产厂家约有4,700个。

FDA意识到中国可能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药品市场,为了控制中国产品的质量,于2005年在中国开展了首次制药GMP培训。随后于2006和2007年又分别一系列培训。

中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局(SFDA)于2006年修改了GMP标准,强化了对员工素质和培训、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与文件认证的要求。每次审核的检验项目数量增加至259个。

印度

印度制药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始终是其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预计这种增长还将持续。印度和中国一样,目前也是最为重要的保健市场之一,拥有自己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出口客户资源。

然而,印度通常被认为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方面优于中国。印度能够提供收费低廉的合同调查与生产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制药公司与其签订长期外包合同。

为了吸引更多国际制药企业投资,印度于2005年引入了“产品专利制度”。很多印度的生产商改造了自己的生产厂,印度成为拥有最多经过FDA、欧洲药品质量和健康保障局(EDQM),以及其他管理机构检验药厂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

新加坡在制药业中承担的义务和投资使其成为第二大发达亚洲国家,仅次于日本。新加坡以其作为全球制药企业的战略生产基地,及其履行全球法规的能力而著称。在过去几年中,新加坡国内市场保持健康的发展。

马来西亚

2001年3月,马来西亚接受了“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PIC/S)对马来西亚国家药品管理局(NPCB)管理的GMP检验与许可体系进行的评估。

此次评估显示因其尝试与国际标准接轨,马来西亚的体系几乎满足对PIC/S成员国的要求。但因为缺乏专门技术,此次GMP审核的深度尚有欠缺。NPCB从此致力于培训专业领域和检验方面的GMP审核员。

马来西亚于2002年成为PIC/S成员,为完全满足根据当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合作监测中心管理的PIC/S制定的GMP法规的药品生产商颁发许可证。

在马来西亚注册的药品标签或包装上印有一个注册编号,以PBKO或MAL开始证明其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检验结果合格。

台湾

由卫生署组建的台湾药政局(BPA)管理台湾的药品行业。GMP要求经过几次修改和增补后,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制定。GMP制药机构每两年接受一次管理机构的检验。

2007年,为了使国内的制药活动更加吸引国际药品企业,台湾策略审核委员会决定修改药品注册法规。卫生署目前正在实施修改后的法规,要求台湾的药品生产商自2009年起遵守欧盟的PIC/S标准。

韩国

在与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之后,韩国的药品市场成为继日本、中国和印度之后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越南、菲律宾和泰国

越南、菲律宾和泰国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亦遵守ASEAN GMP规则。但因为没有统一的检验标准,其合格程度只能和遵守欧盟及美国标准的国家进行边际比较。

越南制药业的发展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越南卫生部为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正在投资以满足药品的GMP要求。

2007年5月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全球药品市场和菲律宾生物技术行业在未来五年有望持续增长。2007年,瑞典的Pharmadule与菲律宾Servac签订合同建立一个狂犬病疫苗生产厂家。Sanofi –Aventis的子公司Winthrop Pharmaceuticals也在宿务省开设了分支机构。

泰国仍旧是亚洲制药业发展最具挑战性的地区之一,全世界的公司都要经过泰国政府的强制性许可。

据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今年2月的一份报告称,境外投资风险和限制影响了新产品上市,同时妨碍了外商直接投资,因此泰国市场的发展预期可能非常缓慢。

EMEA与FDA在亚洲采用的GMP检验方法

EMEA

根据2007年1月发行的EMEA文件(EMEA/INS/GMP/23022/2007),不在EMEA范围内的400种API与成品供应商于1995至2005年间接受了检验。检验显示存在8,785点缺陷,其中138(1.57%)个非常严重,977(11.12%)个较为严重,另外7,670(87.31%)一般严重。每次检验中发现的缺陷平均数为22。

最常见的15种缺陷分别是:

FDA

美国的《信息自由法》(FOIA)使公众能够取得所有FDA GMP检验结果。约有7,000家向美国进口药品的外国公司在FDA数据库中记录在案。

但经FDA检验过的公司在数量上被指责不具有代表性。2007年,714家美国的中国药品进口商中仅有13家接受了FDA的检验,410家印度药品进口商中也仅有65家接受了检验。

每年预计有7%的国外API厂家接受FDA检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97%的美国工厂每两年接受一次上述检验。西方的制药企业认为在对国外厂家的控制、震慑或制裁标准不同的情况下,这种对比有失公平。

2007年,FDA给不遵守GMP标准的昆山化工医药原料有限公司和东北制药总厂发出了警告函,拒绝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检验的13家中国进口厂家中2家收到警告函,此事被认为反映了较高的违规比例

2006年,《美国药典》(USP)推出了“药物成分认证计划”(PIVP),对API和赋形剂品质进行认证,从而缓解FDA对国外进口商进行检验的压力。

这样就为进入美国的产品已经经过了认证机构的严格检查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接受检验的一方负责承担检验费用。但USP认证并不是一种鉴定。

关于SGS

拥有130年历史的SGS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为全球10万多个组织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奠定了其领导地位。SGS为整个医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的供应链(包括药品制造商、供应商和监管机构)提供了全面的GMP解决方案。

SGS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了种类众多的符合GMP标准的分析技术。SGS集强大的专业技术和30多年的GMP服务经验于一身,可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他们的药品分析需求。同时,SGS拥有全球最大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网络,依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关于GMP的法规和指令,为世界各地的客户在质量保证和良好生产规范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SGS始终坚持透明、专业、合理的服务理念,是帮助组织持续改进的理想合作伙伴。我们的专家经过精心选拔和培训,具有身后的技术实力和敏锐的商业触觉;和所有SGS员工一样,他们始终坚持客观立场,恪守职业道德,为客户保守商业机密。